我們先來看幾張有趣的地圖
QQ即時在線人數(shù)地圖
春運期間的百度遷徙地圖
阿里菜鳥的物流預警雷達
三張地圖,都是互聯(lián)網時代的產物
卻隱隱展現(xiàn)出一條80年前畫下的線
“胡煥庸線”,也叫“黑河-騰沖線”
滄海桑田,唯獨這條線沒變
1935年,地理學家胡煥庸
發(fā)表了《中國人口之分布》
在沒有計算機的年代,他經過數(shù)月的測算
將黑龍江璦琿(黑河)與云南騰沖相連
他可能沒有想到
這一連,將古籍中的文學記載量化
也預言了中國未來近百年的區(qū)域發(fā)展
這條線的西北一側
有中國64%的土地和4%的人口
東南一側,有36%的土地和96%的人口
胡煥庸感嘆:“多寡之懸殊,有如此者?!?
此后80年
中國地圖從“海棠葉”變成了“雄雞”
分割線兩側的面積對比改為57%:43%
中國人口從“四萬萬”變成了13億
而人口對比,只移動了1.8%
三線建設、上山下鄉(xiāng)、改革開放
在它面前都是“小打小鬧”
理解中國的一切經濟現(xiàn)實
都要從這條巋然不動的線開始
中學時代,我們都學到過
孟德斯鳩的“地理環(huán)境決定論”
當時我們批判它
忽視了人的主觀能動性
的確,中華文化最相信“人定勝天”
(連西高東低的地形都是共工撞出來的)
我們建造了三峽與天路
實現(xiàn)了南水北調和西氣東輸
然而胡煥庸線一巴掌把你我打回現(xiàn)實
所謂人定勝天,不過是順應自然而已
中國地形分為三大階梯
地勢相對平坦的第三級階梯
與太行山區(qū)、關中平原、四川盆地、云貴高原
共同組成了胡煥庸線的東南一側
這可不是巧合
不僅是地形
胡煥庸線與400毫米等降水量線也頗吻合
這是中國半干旱區(qū)與半濕潤區(qū)的分界線
也是古時游牧與農耕文明的分界線
當然,這條線不是自古就有
秦漢時代,西北人口比例遠高于現(xiàn)在
然而宋元之際的一次全球氣候突變改變了一切
西北地區(qū)氣溫降低,雨水減少
全國人口從此向東南一側聚集
并隨著農業(yè)發(fā)展穩(wěn)定增長
胡煥庸線逐漸成型,直至如今
關于胡煥庸線
其實地理與歷史都是老生常談
我們真正要關注的是
這條線在如今意味著什么?
首先,GDP對比上
胡煥庸線西北一側
貢獻了中國GDP的4.3%
東南一側則貢獻了95.7%
一邊人口多,一邊資源多
回歸到這個比例
倒也不算讓人意外
其次,它是路網的分界線
也是教育資源的分界線
還是霧霾的分界線
*《2013年中國環(huán)境狀況公報》是最后一次發(fā)布此分布圖
這條線決定了
西北一側的省份沒法均衡發(fā)展全省
只能優(yōu)先發(fā)展重點城市
不然聚集效應都起不來
這條線決定了
在西北一側炒房
最好先確定自己不是擊鼓傳花的末位
(想想鄂爾多斯吧……)
甚至有人說:房產投資不過胡煥庸線
這條線決定了
住在西北一側,別胡思亂想什么包郵
蘭州連共享單車都登陸得不太順利
互聯(lián)網經濟,和它背后的整個第三產業(yè)
都很難在西北城市占較大的比重
你或許會問
我們有沒有機會突破胡煥庸線?
問得好
這是一個總理級的問題
李總理的設想是“新型城鎮(zhèn)化”
也就是說,在胡煥庸線的兩側
不追求人口上的平均
而是努力實現(xiàn)公共服務上的均等
與此同時,這不是一帶一路ing么?
西部也迎來了發(fā)展的良機
只不過,別總想著“人定勝天”
謙恭一點,我們順天應人
深圳市東勝物流有限公司
版權所有 備案號:粵ICP備13041726號-2
地址:深圳市龍華區(qū)大浪街道華榮路億康商務大廈A座12018室
400-8090-102